首页 范文 正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8篇精选)

2024-02-20 11:05:44 59 0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1篇

一、有助于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
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它展现了教师的风采,彰显了教师的个性,给人无比的想象力和启发。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有助于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一章节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展现不同的精彩,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同课异构就是最好的桥梁和手段。

三、有助于教学影响扩张与延伸
同课异构可以在同一学校,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或同一年龄段教师之间进行。
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宣扬、倡导某种教学思想或方法,为大家提供展示和讨论的机会,更为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的知识,常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冲击,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促使其教学增加新鲜感与活力,远离“匠气”。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2篇

一、布置作业 来到滨河,每天都是鲜活的.让自己的思维也跟着活了起来.在新课改理念的召唤下,我们勇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敢于尝试完全地交给学生. 课堂上,孩子们与我的互动,让我越来越感受到,其实课堂慢慢地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天地.那么能不能让课堂完全成为孩子们的天地呢?这样的想法刚一出现,我也为之兴奋不已.想法刚一成形,就给学生布置了这个任务,他们以个人自愿为主,小组推荐为辅,选出了一些准备上课孩子们.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作业——查找资料,备课,完成课堂资源,课前检测,预习课和早午读的安排.有主要查找资料的学生,有整合资料的学生,有安排早读午读内容的学生,有课堂讲课的学生.他们从兴奋到紧张,从紧张到忙碌地准备,再到课堂的紧张,到后来的静下来反思.我见证了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3篇

同系物是指(1)结构相似;如烷烃都是直链饱和烃为结构相似;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直链烯烃必须都有一个碳碳双键;有一个环的必须都有一个环;(2)相差CH2原子团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4篇

同课异构体现了教师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体现了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不同方式。对于同课异构,要善于取长补短,鼓励教师依据课标要求,结合不同的学情,选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建构知识。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才是高效的。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5篇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三节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课异构就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2007年,飞云学区提出校本教研要加强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6篇

一楼这人说话好没素质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7篇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一人同课多轮2.同课异构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同时也提出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例如:“怎样做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识字教学的游戏活动很多,但什么样的游戏策略更有效?”老师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尤其是研究人中同提供有效的策略,为第二轮听课、评课夯实了基础。接下来的再次设计、听课,主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促使教师行为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课例研究形式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试销、到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到提出改进策略并付诸行动,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老师们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实践智慧。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第8篇

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课程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惯、授课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所导致的课堂进程、结构、师生活动空间、授课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课堂模式。
同课异构对教师的影响:
1、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教学活动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份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
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3、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教师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4、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相互学习。
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发现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