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1篇
当然有关系啦,我们学地理是为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地理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而经济俯护碘咎鄢侥碉鞋冬猫地理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一个地区的人类经济活动,地区的发展与合作密切联系到地区的经济状况、所以说发展与合作与地理不无关系。明白了吗?别简单的认为地理就是地图,地理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慢慢来吧,刚学地理时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2篇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教学总目标是
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3篇
给你个网站,这个zd送3个课件呢
http://www.zxxk.com/Soft/1103/1576693.shtml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4篇
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 )部位略扁的( )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也是地球仪上( )度纬线。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两条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线圈。 4、纬线指示( )方向,经线又叫( ),指示( )方向。 5、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 ),是太阳直射地球的( )界线;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 ),是太阳直射地球的( )界线。(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6、北纬66。5度的纬线是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 )界线。南纬66。5度的纬线 是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 )界线。( )是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7、与西经60度正相对的经度是( )。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 ),自转结果使地球表面产生了( )变化。 9、地球公转方向是( ),周期( ),公转结果使地球表面产生了( )。 10、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 )度夹角。 11、热带在( )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阳光( )现象。 12、气候上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带是( )。 13、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 )。 14、在比例尺1:25 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 15、有一张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50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 16、在地图上用( )表示地面高度。 17、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 18、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要原因( )。 19、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20、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方在( )。 2 1 、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2、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我国是( )季。 2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 24、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25、靠近大陆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叫( )。 26、世界上的两大山系是( );( )。平原多分布在( )中下游,世界最大 的平原是( )。 27、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结果。 28、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29、北半球的秋季是( )三个月;气温一般用( )表示,读做( )。 30、世界气温从( )向( )逐渐降低;同纬度的( )和( )的气温并不相同。 31、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2、地势高,气温(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3、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和( )山组成。 34、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比较活跃的地区。 35、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它们的作用称为( )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等。又被称为( )作用。 36、内力作用塑造了( )和( ),使地球变得( )。外力作用则把( )削低,将( )填平,使高低不平 的地形趋于( )。 37、由北美洲、亚洲、欧洲环绕的大洋是( );由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环绕的大洲是( )。 38、非洲以东是( )洋,以西是( )洋。 39、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 ),又叫( )。 40、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温度带名称是( )。 41、北极圈穿过( )洲、( )洲、( )洲。 42、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 )。 43、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南半球出现在( )月。 44、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5、直接与三大洋相邻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6、河口三角洲是以( )作用为主形成的。 47、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洲,平均海拔低的是( )。 48、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49、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 )。 50、东经145度,北纬45度,该地位于( )半球(东西),( )半球(南北)( )纬度(低、中、高)。 51、地图的三大要素是( )、( )、( )和注记。 注1、比例尺三种表示方法,要会互换。 2、利用比例尺会计算。 3、比例尺大小会比较。 4、五带名称会填注。 5、地图上方向会辨别。 6、常用图例要会。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5篇
http://www.pep.com.cn/czdl/index.htm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6篇
1: 1000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
1: 10000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
所以1:10000更大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7篇
人教版的哈...
第一章的: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其中记住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的周长等)
2.认识地球仪(认识纬线、地轴、经线、南极、北极的概念,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几条主要的 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的度数)
3.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所形成的现象等概念)
4.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所形成的现象、方向,五带的划分,四季的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5.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的概念,和三种定向法:一、普通定向法 二、指向标定向法 三、经纬网定向法)
6.地形图的判读(认识相对高度、等高线,山谷、鞍部、陡崖、山顶、盆地、山脊等的概念、认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的特征。懂画地形剖面图)
7.地图的应用(知道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地图,如:等高线地形图、世界政治地图、城市交通旅游图等。会比较两幅地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
第二章:
1.海洋与陆地的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陆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布如何)
2.七大洲四大洋(初步认识大陆、海峡、半岛、岛屿、海、洋等。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大洋、大洲分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简单画出各大洲的轮廓)
3.沧海桑田(沧海桑田的主要意思、海路变迁的主要因素)
4.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相关概念)
5.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概念,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其特点,因板块运动所形成的现象,板块运动的两大主要运动:张裂运动和碰撞运动。板块运动的特点)
希望楼主给个最佳答案、....打得好辛苦吖......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第8篇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