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 正文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8篇精选)

2023-12-29 09:56:40 59 0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1篇

简单设计:左手把尺按在桌边,右手把尺按下突然放开,尺会不会发出声音?左手有什么感觉?说明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2篇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首先在室温20度时候用电子秤称30克的食盐倒入量好的100毫升的容器里面用玻璃棒充分搅匀然后再1克每次慢慢的添加每次添加完 充分搅匀直到容器底部出现不溶于水的食盐小晶体统计下一共放下去多少克的食盐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3篇

http://wenwen.sogou.com/z/q900472510.htm?si=1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

教学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 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 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5篇

教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 2、知道空气主要氧气氮气外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空气实验提质疑 教重点难点: 1、教重点解空气 2、教难点掌握往烧杯倾倒二氧化碳实验操作技能 教准备: 三相同蜡烛、底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胶带等 《3、空气》案: 、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提问题 三、我能做: 1、中国查找资料:空气哪些物质组 2、中国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性质 3、带杯冰或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帮忙找矿泉水瓶石灰水 5、每组带打火机课用注意安全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探究性习我知道: 五、我提问:我经思考懂问题: 第课 教内容:认识空气 教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 2、知道空气主要氧气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空气实验提质疑 教程: 、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蜡烛先熄灭哪燃烧久 (1)展示三点燃蜡烛按图所示 (2)猜猜:三蜡烛哪蜡烛先熄灭哪燃烧久能说说理由 (3)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产现象 (4)讨论:实验现象产 2、蜡烛罩杯熄灭快罩杯熄灭慢罩杯熄灭能解释些现象我今研究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 1、实验2:燃烧要消耗部空气 (1)师:弄清蜡烛罩杯熄灭快罩杯熄灭慢罩杯熄灭原我做实验 (2)实验: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发(见书9页)(瓶内水升) (3)组讨论总结:现象发发种现象(瓶内水升瓶内空间原先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燃烧部空气空部空间由于气压力作用水占据部空间) (4)汇报观察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结 (5)师:种水升现象说明(燃烧燃烧瓶内部空气部空气支持燃烧) (6)结:说空气部气体支持燃烧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6篇

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学生经过实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知识目标: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可以传播。
技能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声音的过程。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定位
本课的重点确定在: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可以传播,并且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部分,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我认为教学中要让学生先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为了验 证猜想,建立科学的概念,学生就要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证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 现象。因此,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具准备:简易听诊器、漏斗、胶管、钥匙、石头、铃、线、纸杯、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事先准备好的简易听诊器,同学们都去过医院看过病,为什么医生要用听诊器听心脏的声音?
生猜:可能会清楚一点。
教师:心脏声音是怎样“传播”到医生耳朵中去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由简易的听诊器设置情景,想想医生为什么用听诊器听心脏的声音?想想声音是怎样传到医生耳朵里的。
板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目的: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疑问氛围,学生可能会猜出一些想法,教师也不必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教师随即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创设有问题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对下面的探究学习新知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强直观,探索新知,通过3个步骤完成。
第1步:实验分析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
(1)、相互听一听写字的声音。
A、四人一组,一人写字,一人把耳朵贴至桌面,另两人仔细听;然后再交换做法。
B、小组汇报不同的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经桌子(固体)听到的声音比直接用耳朵(经空气)听到的声音要清楚。
(2)、听听纸杯(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
A、照书上图做相互听,听听纸杯中的声音;
B、说说纸杯中的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
C、换个纸杯听听看,与刚才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说说听到的情况。(初步感知纸杯有扩大声音的功能)
(3)、听听听诊器里的声音
A、说医生是怎样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的?
B、把漏斗接上胶管,作成一个简易的“听诊器”试试做做医生;
C、用“听诊器”听听心脏的声音(自己的和别人的);
D、听心脏的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
声音是通过胶管和漏斗中的空气传播的。
(4)、通过实验说说声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教师补充、板书、小结:固体、气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要大。
【设计目的:这一步的教学,让学生动手实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学会了物体传声的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步:分组实验分析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A、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让物体在水中发出声音,并试试能不能听到;
B、听一听,在水槽中碰响石头或铃,能不能听到发出的声音(教师巡视指导)。
C、说一说,有没有听到从水中发出的声音?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
D、想一想,听到的声音是不是就是单单靠液体来传播的?
E、交流,游泳时潜入水下听到过声音吗?是怎样传播过来的?(运用知识)
教师小结,并板书: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设计目的:让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学会了液体传声的实验,并结合学生实际游泳时潜入水中上否听到声音?有什么特点?通过实验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第3步: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A、学生自己看书上的材料;
B、说说从这些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强,气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
C、思考回答:如果把一只钟放在没有空气的罩子中,你会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设计目的:这一步教学,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段有具体数字的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在通过资料思考得出结论:固体传播声音本 领最强,气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在这一部分中,还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既然声音能在空气能传播声音,那么把一只钟放入真空中,你会听到钟的声音 吗?从而认识到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以上三个步骤紧密联系,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
(三)强化练习,综合运用。
1、 铁路上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为什么?
2、 为什么狗把一只耳朵贴在地面上休息?
【设计目的:经过学习,学生基本上从理论上掌握了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还需让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智力,让学生学习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气体
固体 都能传播声音
液体
固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强,气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7篇

2、怎样搭配食物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根据需要多渠道查阅资料。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证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2.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2.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作出自己一天饮食的“食物金字塔”。 2.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制午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习成果: 1.认识食物金字塔,能合理搭配食物 2.关心自己的饮食,能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3.能运用金字塔食物原则进行实践活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清楚食物金字塔 层次2:基本了解食物金字塔的原理 层次3:清楚认识食物金字塔的原理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运用金字塔食物原则进行实践活动 层次2:基本能运用金字塔食物原则进行实践活动 层次3:能运用金字塔食物原则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材料:投影片咸食、甜食、肉类、油炸类食物为主的四份食物、纸餐盘或塑料盘,白卡纸、直尺、彩笔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1.我们知道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你能说一说吗? 生:粮食类: 鱼、肉、蛋、奶、豆类: 油脂类: 蔬菜、水果类: 2.那你们看看这几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吗? 生:讨论。 ①都是甜的,糖类太多; ②脂肪、淀粉类太多; ③全是腌制类食品; ④全是油炸类食品。 都不合理。 引起学生对合理营养的关注,引出合理营养的话题 探索和调查 1.那怎么搭配才合理呢? 生:先看金字塔图,介绍。 2.你能根据这个图告诉我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3.你们每天的食物搭配合理吗?根据你的食物日记,作出你的食物金字塔。 生:根据食物日记,画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4.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怎样改进? 生:讨论、修改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5. 好,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当一天家,来设计一天的食谱,在设计时要注意,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合理,又好吃,又省钱。 生:设计食谱。 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的方法 反思和解释 1.现在请大家利用食物卡片,配一顿有营养的午餐或晚餐。 生:配餐并作出解释。 2.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怎样的饮食才是合理的,请你们回去以后,为你的家人设计出一份一周的食谱,写在活动记录上。 能运用金字塔食物原则进行实践活动 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制午餐 关心自己的饮食,能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模式选择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验证猜测,总结评价。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画、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